5月7号,津市一中一名老师打电话给津市博物馆工作人员,声称位于市电力局旁边的清远观水库大坝处,发现一台阶石上刻有“江西码头”字样的界碑,随即联想到津市曾经是繁荣一时的“江西码头”,并希望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前去鉴定。
顾名思义,“江西码头”是由江西人所建,位于津市的观音桥码头,后来作为轮渡码头使用。19世纪50年代,观音桥位于市中心,是南北两岸过渡的必经之地,每天南来北往的过渡者川流不息,可是摆渡行业被南岸私人垄断,高昂的过河费让过渡者叫苦不迭。当时的“江西会馆”人多财大,乐善好施,为了解决当地人的过渡问题,便自费修建了“江西码头”,并树立了标志。
此次发现的这块台阶石,便是当年江西移民树立在澧水岸边的“江西码头”界碑,应为上世纪修建清远观水库时被人移来做了施工材料。溯及过往,思绪万千。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,文化的更迭,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繁荣,后来却成为人们脚下的一级台阶石。如今,它作为城市记忆的珍贵实物资料被博物馆收藏,为研究津市码头移民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