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随着2019年5月18日第43个“国际博物馆日”和5月19日第29个全国助残日的到来,津市市博物馆结合这一契机,联合津市市特殊教育学校,举办了“承前启后,共享未来”津市宝藏文物展览进校园活动。

5月16日上午,市博物馆一行三人在馆长李琳的带领下来到了我市特殊教育学校,将精心制作的《津市宝藏》流动图片展送入市特殊教育学校,以此加深特校青少年对津市历史文化的了解,并进一步展现新时代文物事业朝气蓬勃的景象。与此同时,市博物馆还为特校的学生们送来了五套由市文物局编撰,反映津市本土文化的书籍:《湖广岳州府志》和《朗澧锥指录》。
本次流动展的主要内容是《津市宝藏?澧浦遗珍》,即津市博物馆馆藏本土历史文物,分为史前、楚汉、魏晋、唐宋、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文物,以及本土名胜古迹介绍。
上午十点,工作人员将展牌按年代顺序放置好后,下课铃响了。学生们走出教室,很快便被精美的文物图片吸引了,有的聚精会神地看,有的和小伙伴讨论起来。
津市特校副校长彭艳萍说:“这次文物展览的形式非常适合特校的学生们,因为图片居多,孩子们比较感兴趣,图文结合来看,也相对更容易理解。”特校的学生们虽然在某些方面是特殊的,但在知识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。